领导干部须严于律己——警示案例学习心得
【字体:大、中、小】
浏览量:
沧海茫茫,滩多浪险,难免有些意志不坚强、纪律松懈的领导干部抵不住腐败思想的侵蚀而被巨浪所吞没,成了阶下囚,断送了人生前程。无数案例警示,思想上、政治上的蜕化,必然带来经济上的贪婪和生活上的腐化,最后走向犯罪的深渊。
作为领导干部须严于律己,廉洁自律。廉字当头,勤政为公,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、地位观、利益观,坚守共产主义信念,淡薄一切名利,就能乘风破浪,一身正气,一尘不染。东汉时,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,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,并怀金十斤相赠,杨震说:“故人知君,君不知故人,何也?”王密没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,说:“天黑,无人知晓。”杨震说:“天知,地知,你知,我知,何谓无知?”王密这才明白过来,大感惭愧,怏怏而去。从这个故事来看,高官杨震在廉洁自律方面身先士卒、率先垂范、严于律己,自己把握住自己,自己管住自己,是一名勤政为民、廉洁奉公的好官员,值得现今领导干部学习。
作为领导干部须严于律己,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。权力观从本质上说是世界观的反映,又是地位观、利益观的基础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,就要立党为公,执政为民,最根本的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。能否正确看待和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,对领导干部是一个严峻考验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,权力不是名利,不是地位,不是利益,而是一种神圣的、实实在在的责任。一个人的职务越高,权力越大,他所肩负的责任也就越重。从各类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报中却看到,一些干部把职务和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,有的私车公养,有的公车私用,有的公款吃喝,有的收受信贷客户礼品礼金……这些,都是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和运用权力的具体表现。因此,作为领导干部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“权力观”,树立为广大员工当好官、用好权的思想,做廉洁奉公、勤政为民的好领导。
作为领导干部须严于律己,慎待“第一次”。从一些违纪违法案例中看到,一些领导干部腐败变质,走向犯罪,往往是从不正确对待“第一次”送上门来的不义之财以及吃吃喝喝之类的生活小事开始的,有的自我安慰,搞下不为例而伸了手;有的是等待观望,先收下再说,见没有动静再据为己有;有的则怀着侥幸心理,自以为无事而收下了;有的以数额不大而收下……不管什么理由和想法,既然有“第一次”,也就没有了拒绝“第二次”、“第三次”的决心和勇气,结果往往是江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,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,铸成了千古恨。因此,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,正确对待“第一次”和“小事”,“勿以恶小而为之”,防微杜渐,管好自己的手,时刻铭记“伸手必被捉”。
作为领导干部须严于律己,注意生活方式,谨慎交友。在生活作风问题上,搞清楚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生活方式,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,对照自己的生活,检查是否保持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,有无假公济私、化公为私、铺张浪费、挥霍公款、大吃大喝等不良行为。在人际交往问题上,搞清楚是非标准,防止交往中的不正之风,不把私人感情带到权力运行中去,充分认识到生活中有政治,交往中有学问,多与那些道德纯洁、情操高尚的人交往。与强者来往能获得力量,与品德高尚的人来往能获得精神,与智者来往能获得知识,与正直者来往能获得勇气。《论语》说:“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;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损矣。”
总之,领导干部须严于律己,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、地位观、利益观。大量事实说明,这个“六观”树立不好,其他一切问题都可能发生。因此,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,打牢思想政治基础,筑牢思想政治防线,增强拒腐防变能力。